疫情常态化还只是一个影响因素,逆全球化、中美关系可能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因素的力量的此消彼长在近几年格外明显。更底层的思考,更敏捷的迭代,有助于组织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找到自己合适的前进方向和奔跑节奏。
五一期间,跟一群知识服务组织的创始人和合伙人开了线上闭门会,讨论了接近四个小时,关于行业趋势、组织战略、业务发展和人员管理等问题。
在疫情常态化下,这些大咖们普遍感觉忧心忡忡。

有人说,我们逆势扩大了办公室,成本很高,目前还不知道会不会压力过大?
有人说,行业低价竞争太厉害,有些业界非常领先的组织报价之低令人瞠目结舌,不知道怎么应对?
有人说,我们前些年尝试走出新的管理突破,但效果并没有起到,反而在文化上出现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
也有人说,这两年我们合并重组了三家同行,有的是因为文化和机制的吸引,有的是因为业务领域互补,有的是因为创始人面临退休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错。
......
这个闭门会议的时间比大家预想的长很多,过程中很多智慧的火花和碰撞。
结束的时候大家说,看到了不同组织的做法和实践,有了彼此的能量加持,提振了信心,也坚定了要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

我以为,这样的会议在目前的环境下多多益善。
越是封闭,越要创造机会多学习、多交流。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组织也是如此。了解内外部形势,把握趋势和节奏,特别节奏,至关重要。
疫情常态化还只是一个影响因素,逆全球化、中美关系可能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因素的力量的此消彼长在近几年格外明显。
更底层的思考,更敏捷的迭代,有助于组织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找到自己合适的前进方向和奔跑节奏。
顺便推荐一篇文章,源自经纬亿万创业营于四月底在线上进行的一场座谈会,围绕“如何缓解一号位的焦虑”展开,主要议题包括:
1. 当下环境,是否应当心态积极,乐观以待?
2. 当下环境,是否应当底线思维,全面防守?
3. 如何向团队,尤其是高管团队传达危机感?
4. 组织优化是否是必须?如若必要,该如何做?
文中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
“这些问题其实是很多公司一直以来存在的,只不过因为疫情的影响,在大家必须慢下来的现在,被放大了。而这些之前很多创始人因为跑得快,走得顺,而有意或无意忽视掉的问题在被放大之后,进而也放大了创始人的焦虑。
这些问题其实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瓶颈,就算现在的环境是好的,如果不加以改善迟早也会因为别的问题爆发。这也是欲要成就一家伟大公司的必经之路,就是真的穿越过周期,真的在危机中解决一些过往的短板和不足。用自己经过熬炼的更有韧性的领导力,带着经过淬火的团队,以更加强悍的组织力去迎来一个更可以期待的新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