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POINTS
从北大光华EMBA面试看高管领导力
来源:智行合咨询公众号 | 作者:莫琼 | 发布时间: 2014-06-25 | 96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有些高管身上,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岁月留下的经验,但没有看到播种未来的特质。而在另一些高管身上,我们看到了愿景、坚韧、探寻本质和造福他人。虽然面试时间不长,这些特质也足以令人心生尊敬,甚或愿意追随。
从北大光华EMBA面试看高管领导力

“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使命。


为什么选择光华EMBA?

——“进入殿堂级商学院。”

企业领导者能获得什么?

——“质秉、良师、志远、意笃。”

这是光华EMBA的招生说明。


文字的力量,远比看到的要大。在上周末下午,当我以北大光华EMBA的校友身份接过EMBA面试官聘书时,我其实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接过的是怎样的责任,以及应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履行这份责任。


当天下午,有20多位候选人参加了小组面试。他们都已在各自领域有了一定成就,面试时或自信、或淡定,或滔滔不绝、或娓娓道来。在此过程中,有一些人和事,令我感悟甚多,原本几句简单的招生说明也随之变得鲜活立体,意蕴深远。


一位医药行业的领导者,70后,从研发岗位、走向销售岗位又走向管理岗位,从未跳槽。他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企业家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他用两个词,形容了那位企业家的特点:一是有梦想,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之所以来光华求学,是希望解惑。行业的不确定性,国家政策走向的不确定,商业判断选择是否正确等等,都是他希望寻求的突破点和创新的源泉。

他内心的诉求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寻求行业最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都是财富”。也许只有如此行动,才可能成为未来行业的引领者。


工程建设行业的领导者来了好几位,有60后,也有70后。

有一位中部省的高管,觉得行业虽然还有10多年的向上空间,但企业自身现在多元化有点晚,改制又肯定要破产,本人觉得工作重复,找不到意义,一片茫然。

有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谈到行业无序竞争和低成本运营的压力,他知道转型的必要,但不知道如何超越自我、找到未来,言辞之间颇多无奈。

还有另一位央企下属单位的高管,他认为困难的确存在,但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必须要改变。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萎缩、技术变革以及环保监管加强等因素,企业要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标准化程度,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多管齐下提高利润空间。言辞之间透露的,更多是压力下的韧劲、转型中的展望。

一个行业,同是高管,目前状态却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中间诚然有环境的因素,但本人的思维惯性与思考视角是否也是重要原因?


金融证券领域也有好几位高管,他们年龄普遍比前面的要轻,一般是70年代末或者80年代初。

一位年纪轻轻的事业部高管,对资产证券化、混业经营、金融创新有着第一手的实践素材和自己的创新思考,也有着成为“行业知名人物”的野望。他来到光华,希望能在自我成就的道路上得到助推的力量。

一位基金公司的女高管,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有两句:“从来没有一个基金公司像我们这样透明”,“基金公司最大的社会责任是投资者风险教育”。的确,社会责任感,也是领导必须具备的特质。

还有一位某工业园管委会的高学历年轻处长,谈到为什么所在园区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工业园区转变为金融机构聚集的产业园区时,言简意赅地讲了两点原因:政策透明、效率高。这位未来的政府机构领导者举出了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实例,也探寻了政府职能的本质:放水养鱼,才能真正激发社会力量创造社会财富。


智行合公司一直在研究领导力模型,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人都要有领导力”普通人员的核心是“内驱力”,中层管理者的核心是“凝聚力”。那高层领导者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呢?哪些高管是令人尊敬的?哪些又是让人感到遗憾的呢?


彼得•德鲁克说,“领导力就是愿景”。

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CEO)说,“领导是一种能将其想做的事或其发展设想成一种远见,并能使其他人理解、采纳这种远见,以推动这种远见成为现实的人。”


在有些高管身上,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岁月留下的经验,但没有看到播种未来的特质。而在另一些高管身上,我们看到了愿景、坚韧、探寻本质和造福他人。虽然面试时间不长,这些特质也足以令人心生尊敬,甚或愿意追随。


这也许就是光华所需要的“商界领袖潜质”,也是管理者应该努力修炼与提升的领导力。领导力不是空洞的形容词,而是思考、是明断、是引领,是知行合一的点滴


(智行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