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POINTS
智行合五分钟 第167期:绩效管理的艺术
来源:智行合咨询公众号 | 作者:智行合 | 发布时间: 2015-01-06 | 749 次浏览 | 分享到:
绩效,说它是管理艺术比说它是管理技术更恰当。技术可以复制,艺术是不可复制的。

本周我们与您分享的主题是“企业绩效管理”,今天就先来聊聊什么是“绩效”?为什么要做“绩效管理”?

01
什么是绩效

绩效,说它是管理艺术比说它是管理技术更恰当。技术可以复制,艺术是不可复制的,艺术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符不符合审美观的差别,人的审美观不同,对艺术品的认同也千差万别,就如同绩效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制度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域同一个发展阶段,绩效考核制度也是不同的。

什么是绩效?企业的绩效,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组织绩效,一个是岗位绩效。

为什么要这么分?做一个比喻,我们去医院看病,医生首先会根据身体的症状,初步确定是我们身体哪个系统出问题了?是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还是消化系统?假设确定了是内科出了问题,医生再根据你的病因来确定是肝脏还是肺部的问题?然后会让我们做一个胸透还是做个磁共振,确定是哪个器官出了什么问题。那么,人体内部系统的划分,就类似于组织绩效的划分,系统内部每个器官就比如我们企业里的每个岗位。

02
为什么要做绩效

第二个需要明白的问题:为什么要做绩效管理?

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前面这句话就揭示了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为什么会失败的最根本原因。绩效管理,在很多企业被称为绩效考核,绩效考评,绩效评估等等。其实,对于其他制度,具体叫什么并不重要,但是对于绩效管理,名字一改就改了方向改了结果了。

绩效管理,是由四个环节组成的闭环系统,从绩效目标的制定,达成目标的确认,到绩效任务的实施和辅导,再到绩效考评,最后是绩效反馈与改进。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工具,其目的是通过一轮一轮的绩效计划到绩效改进的循环,通过螺旋式的上升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达成

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流程,企业都很清楚,但是在落实的时候,往往是高层不重视,中层很抗拒,基层很无奈,前面两个和最后一个环节被忽视,最后从管理者到员工都紧盯着考核结果不放,而忘记了考核的初衷。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学生时代那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什么工具的使用与工具设计初衷的出入如此之大呢?

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绩效管理的观念:员工不听话,下属不好管,工资不好定,弄个尚方宝剑在手上,再难管的员工见到我这绩效考核的尚方宝剑也得服软。不得不说,出于这种目的而设计的绩效考核制度,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

03
绩效的三个关键词


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这个问题,我们提炼了三个关键词:肯定,改进,提升

首先,是肯定。随着知识型岗位越来越多,专业性的岗位占据考核对象越来越大的比重,一味利用高强度的高压机制去管理员工恐怕只会加剧人才流失,所以管理者无论在利用什么工具进行管理时,都不要想着是去“管住”“镇压”员工,而是“激发”“肯定”“协助”这些作用,基于这种目的去设计的制度才会逐步得到优化,取得员工的积极支持。

第二,改进。在肯定的基础上,对未达成的目标进行沟通,找出未达成目标的真正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意见,如果第一步是肯定,第二步的改进有可能做到实处,让直接上级去关注下属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资源、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和辅导。

第三个境界:提升。在上下级开诚布公的探讨下属的工作,就事论事共同关注下属业绩水平的提升,找到业绩改进的更好的途径,这时候的绩效管理才能帮助员工实现下一次考核时业绩水平的提升。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注:“智行合五分钟”是2014~2015年做的一种尝试,以每次五分钟的语音,分享一个管理知识或者一次管理实践。